六月的杭州展览纷呈、学术氛围浓厚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融入杭城艺术生态
推动校内外学术联动和资源共享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和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于6月19日开展
“校外研学 第二课堂”学术交流活动
以天目里美术馆当前的展览“360°:我们为何绘画?”为契机,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组织研究生四十余人观展研学。展览由天目里美术馆与意大利路易吉·佩奇当代艺术中心联合呈现,汇集了来自全球的 39 位艺术家如亚历克斯·卡茨、伊丽莎白·佩顿、米亚希姆·卡恩、维克多·曼、劳拉·欧文斯等创作于2000年后的百余件绘画作品。
展览分为“手眼间的直觉流动”“探索图像制造的边界”“空间与观念的多维探索”三个板块。
手眼间的直觉流动
第一板块呈现了绘画和人们日常生活、身体经验和内心情感的紧密联系,艺术家关切绘画永不被时代潮流和观念所淹没的具身性、亲近感和语言魅力。
探索图像制造的边界
第二板块回应绘画与图像技术在当下多元并行、相互交织的现状,艺术家既对图像时代保持敏感和反思,也积极吸纳当下图像语言和技术探索绘画的可能性。
空间与观念的多维探索
第三板块中绘画已不再是封闭的媒介形式,而是打破二维平面与雕塑、空间装置、文献研究、艺术家书、公众参与等媒介形式一同汇入复合的当代艺术领域。
三个板块虽然呈现出从具象到抽象、从架上到综合、从造型语言到观念的递进,但并不意味着绘画正在被单线地推向自我消解的局面。相反,展览中呈现的问题意识、方法技艺和形式语言无论新旧,都共存于广袤多元的当代绘画生态中。
此次展出的作品仅是当代绘画的冰山一角、微观切片,但当我们置身其中,仍可以唤起心中关于“我们为何绘画?”的思考。本次展览的标题也旨在呼吁观众以360°立体的视角看待当下多元的绘画实践,呈现绘画艺术对于人类洞察自我、照见世界的重要性。以展览中艺术家和作品为索引,学生也可进一步梳理自我的关切点和创作路径。
此展览与国美油画系一贯坚持的强调绘画语言研究、回应图像时代挑战以及拓展绘画多维表现空间的教学理念相呼应,也符合绘画艺术学院以“技艺与方法——大绘画时代绘画方法论的思考与重建”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在展览期间我院还将与美术馆展开更多的学术交流项目。
当前展览
360°:我们为何绘画?
360°: Why We Paint?
灵感来自:弗朗切斯科·博纳米和吴天
策展人:孙熳和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
时间:2025年5月16日 - 2025年10月12日
地点:中国杭州天目山路398号天目里1号楼
天目里美术馆1F&6F
*周二至周日12:00-20:00,周一闭馆
(最后入馆时间19:30,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摄影:丁玥 ©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杭州
编辑:陈一诺 岳卓冉
责编:朱吉明 王家豪
审核:邬大勇 赵 军
· 绘画艺术学院 ·
一方面努力继承和发展“国美之路”的优良传统,立足已有的历史积淀与学科优势,深度融合中国文化精神,持续坚持绘画艺术的理想和追求;另一方面,努力探究和洞察绘画艺术在图像媒体时代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学院以“重启绘画方法论的思考和建构”“重构专业融通与内涵深化、多元拓展与本体增强相结合的教学框架”以及“重提开拓创新、国际视野的思想理念”的“三重方法”为主要路向,从油画、版画、壁画、综合绘画等多个角度展开当代绘画艺术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新探索,构筑大绘画时代的绘画专业教学、创作与研究的新格局,为社会持续培养兼具有思想深度和创新意识的国际化绘画艺术专门人才。